奶牛閑庭信步地走上轉盤式擠奶機。當奶牛走過“安檢門”時,識別器自動掃描電子耳環,它們的信息被傳輸到微機里,并定位所在的位置。
“電子耳環能夠完整記錄奶牛每一天的身體健康狀況、膳食比例、擠奶量。如果奶牛生了病的話,生理指標會有變化,通過奶量變化就會及時發現,我們經過檢測手段確診后及時隔離。這些科學手段,可以當即發現問題原奶,并迅速實現‘責任到牛’。”
在對奶牛的乳房進行規定流程的清潔之后,由機器自動進行擠奶。
擠奶機緩緩轉動,奶牛神情安然……

擠奶機轉動一圈只需10~12分鐘,一次可以同時為60頭奶牛擠奶。
擠奶機出口上方有噴頭,每隔10秒噴一次水。提示擠完奶的奶牛可以走了。奶牛形成習慣,一感覺到有水噴出,就自覺地退下去。
蒙牛對擠奶的全過程都有明確的標準和要求,并被總結為“牛體衛生、前藥浴、一牛一巾、3把奶擠棄、擠后藥浴、設備清洗和記錄”6大管理要素。
“奶牛在擠奶之前,要先進行牛體清潔,藥浴消毒,每頭奶牛都有自己的毛巾。擠出的前3把牛奶都先廢棄,然后由機器進行擠奶。擠完奶之后,還要進一步對奶牛進行藥浴,再一次清洗設備并做好清洗記錄,這樣的目的就是為了確保能夠得到高品質的原奶。同時,一旦原奶檢測出現問題,能夠迅速找到問題牛及時進行隔離和治療。”

記者發現,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為了確保奶源安全,擠下的牛奶全封閉運輸,通過管道直接進入儲奶灌,避免接觸污染源。
“蒙牛為了適應乳業的發展形勢,致力于新型現代化奶牛養殖示范園區的建設,在所有牧場引入了全球較先進的‘中央脈動系統’和‘牛群管理系統’,不僅在擠奶時實現給奶牛乳頭進行按摩,還能通過電腦機器人對每頭奶牛的產奶量和健康狀況進行有效的監測。”,“信息化管理手段已經覆蓋蒙牛的牧場管理全程,包括發情、繁育、健康狀況等都已經納入了系統管理。”
目前,蒙牛在全國牧場都安裝了監控設備,各個區域都可以進行遠程可視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