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邛溪鎮麻薩村村民卓波一大早就來到紅原牦牛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測體溫、消毒、穿防護服……做好一切保護措施后,卓波進入廠房,開始牦牛奶粉包裝作業。自從2014年進入這家企業工作,卓波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固定工資收入,加上出售自家牦牛奶的收入,卓波家順利脫貧。
紅原牦牛乳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彭措扎西告訴記者,公司計劃向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以及武漢相關醫院捐贈114248盒紅原牦牛奶粉,因此這幾天組織員工加班加點進行生產包裝。
卓波工作的這家奶粉企業,在紅原縣有著60多年的歷史。通過積極開展技術改造、人才培養,該企業已經配備了幾十個集冷卻、檢測、過濾、儲存為一體的
移動奶站和兩個大型中心奶站,保障鮮奶能在2小時內被加工處理。目前公司奶粉年產能可達10萬噸,產值超過1億元。
“企業的轉型升級,解決了當地500余人的就業。我們還完善與牧民利益連接機制,與阿壩州紅原縣、若爾蓋縣以及甘孜州理塘縣等多個縣的2萬余戶牧民簽約,已經帶動了350多戶貧困戶增收致富。”彭措扎西說。
“以前家里就養了幾頭牦牛,產的奶主要自己喝,在村里也賣不出多少錢。”紅原縣邛溪鎮熱多村的牧民求央益西說,通過地方政府和牦牛奶產品企業的支持,如今他家養了120頭母牦牛,牦牛奶以每公斤6到7元的價格向奶粉生產企業供應,一年收入可達到五六萬元。